寒露是凉爽向寒冷的过度,现已值季秋时节,气温更低,离冬季的脚步更近.寒露,寒气太过则郁闭肌表毛孔,让体内多余的邪气不易向外透散;燥气太盛则易损伤体内阴液,同时减少皮表的油脂分泌,降低其防卫功能.所以今年寒露,一定谨防外寒内燥所致的皮肤疾病.
各种偏盛邪气造成的皮肤症状
通湿邪偏盛常发以渗出为主的皮肤疾病,且病情易缠绵不愈、反复发作;热邪重的易出现红肿、热痛或出血;风邪易造成瘙痒难耐、病情变化迅速;燥邪易见干裂脱屑;寒邪重的则易皮色暗沉、角质增厚或患处不易收口.
偏虚证通常病情较长、反复发作,症状反应较轻,皮表患处常见陷下或灰黯不泽;偏实证则发病较急,且症状反应较大,常见皮表肿起,按之痛甚.上述分类虽然看起来简单,但临床面对的疾病通常是多邪挟杂、虚实交织,而且在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,邪、正势力的动态变化也是医者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.
因此平时养生防病是一回事,真得生病了,如果本身医学素养还不够,好还是请信任且专业的大夫诊治,千万不要自己乱服药或误信偏方.当然兔兔的大理想就是每个人都能好好地深入研究中医,心有所悟,做自己好的医生.
如何预防外寒内燥皮肤病
寒露之后,逐日增加的大气压力将地表热能压入地下,地面以上逐渐寒冷,如西北方居住在土穴中的人,会明显感到秋后穴内逐渐比地面温暖.天人相应,此时人身内部和下部也逐渐在增温.温度增高加上燥气的作用,易致体内"缺水",这时如过食辛辣、油炸、火烤或甜腻的食物,或是情绪过于亢奋,就会加重火气焦灼体内阴液的情况,同时外有寒气郁闭皮表使内部邪气无法透散,就容易导致一系列皮肤疾病.如果是肺气偏虚的人,可能还会出现如:咳嗽、哮喘、鼻塞等更深入的肺系疾病.
因此入秋后我们不断在叮咛大家,除了加强滋阴润燥,积极地避免那些容易损伤阴液的饮食和作息,才是根本的防病手段!
在此我们整理五个寒露养生原则给大家:
早餐应温食,热粥滋养.
饮食偏重甘、淡、润.(如:莲藕、百合、山药、银耳、豆类、雪梨、莲子、糯米、菌类、核桃、沙参、玉竹、黄精、鸡蛋和鸭肉等.)
忌食辛辣、香燥、熏烤及油腻食品.
少思虑、少忧愁、少亢奋,多睡觉!
随时保持温暖,让气血流通顺畅,自能邪去正安.